【蜂窩板、三明治板】5.18|國際博物館日 ——博物館是過去更是未來
博物館裏收藏品是
時間凍結的歷史證據
抑或一種文明的過去
當人們漫步其中
看見的是文物
感受到的是
人類歷史璀璨的文化
博物館建築
作爲歷史典藏品的外化呈現
體現博物館的精神
被賦予一種特殊的力量
曾經有人說:建築是博物館的“表”,而展覽是博物館的“裏”。2021年5月18日是第45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爲“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
在今天的國際博物館日,讓我們趁着初夏時光,一起逛逛博物館的獨具特色的“表”“裏”。
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發現最早的“中國”
(古城快速路北50米)
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現爲全國大遺址保護、展示和利用示範區,中國早期國家形成和發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與展示基地。二裏頭遺址博物館共有5個基本展廳,系統展示了夏代歷史、二裏頭遺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歷程、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
鎮館之寶
乳釘紋青銅爵——華夏第一爵
綠鬆石龍形器
鑲嵌綠鬆石獸面紋銅牌飾
龍形牙璋
網格紋青銅鼎
……
博物館依託二裏頭遺址而建,建築師將“華夏之源”的設計理念融入遺址環境,使建築意境與考古現場相呼應。因此二裏頭博物館建築大量採用紫銅做舊處理的銅蜂窩板,讓新遺址博物館建築傳達“舊”感,展現華夏曆史的不朽與時間的淬鍊以及深刻表達中國歷史的滄桑與厚重感。
曲面“青銅爵”
博物館的內、外立面裝飾銅蜂窩板多達22983片,把威儀四方的華夏最早王朝氣象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營造出與博物館元素相契合的造型:曲面“青銅爵”、“綠鬆石龍形器”等。
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以二裏頭遺址近4000年的文化積澱,成爲展示華夏第一王都的平臺,對於彰顯中華文化自信、傳播河洛文明、助推洛陽博物館之都建設、增輝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均具有重要意義。成爲河洛大地上一處新的文化地標。
02
中國宣紙博物館
傳承和弘揚宣紙傳統制作技藝
安徽省宣城市涇縣
中國宣紙博物館是集宣紙歷史、宣紙技藝、宣紙與書畫藝術、歷代宣紙產品展陳等爲一體,是全國首個系統性綜合宣紙博物館。
展館分佈
建築共三層,一樓爲宣紙歷史與技藝展示區,二樓爲館藏宣紙與書畫精品展示區,三樓爲書畫展展廳。
宣紙博物館外觀充分提煉並融入了宣紙的元素。該館建築主體爲鋼結構,從遠處看,該館立體感很強,像一摞錯落有致地宣紙疊加在一起,既突出了宣紙元素,又有美感。
形似一張張宣紙的金屬板,便是由50mm鋁蜂窩板構成;每片蜂窩板的下方都安裝有特定的鋼板固定在龍骨上,並每層對位上一層各旋轉0.5度,從而使整個外立面呈現疊紙效果,既穩固又不失美觀。
“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博物館依靠傳統宣紙製作技藝爲基礎,是傳承和弘揚宣紙傳統制作技 藝這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窗口。
03
遂寧宋瓷博物館
中國瓷器的巔峯時代
四川省遂寧市河東新區五彩繽紛路北段東側
遂寧宋瓷文化中心包括城鄉規劃展覽館、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檔案館、青少年宮等,其中,四川宋瓷博物館爲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內唯一的專題類宋瓷博物館。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0056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31件,國家二級文物342件,國家三級文物1063件。
鎮館之寶
三足蟾形水盂
遂寧宋瓷文化中心在設計方案充分汲取遂寧丘陵山地的自然環境和瓷都人文特徵,形成自然靈動的建築形態,綿延曲折的山水紋路作爲建築的形態取意,並借鑑融入了“荷葉”元素,最終形成了自然、靈動的建築佈局形態,可謂美不勝收。
與博物館外觀形似的展覽館,其幕牆採用三明治一體板。爲了實現山水紋路,層層漣漪形態效果,該項目上大面積選用量身定製的平板、弧形板、扇形板以及開啓扇等多種造型板材。
在三明治一體板面板肌理處理上則是有兩種不同處理效果:向外側的一面採用閃銀氟碳烤漆鋁合金而向下面則採用鏡面不鏽鋼。兩種材質搭配,通過不同角度觀看建築體,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驚喜,尤其是從下往上仰望建築,層層疊翠映襯地面的綠化景觀,簡直美得無法言說。
遂寧宋瓷博物館展現出我國宋代陶瓷燒造工藝的巔峯水平,反映着宋代文人士大夫特有的文人氣質和審美情趣,是鐫刻着“宋代記憶”的蜀地遺珍。
博物館是集蒐藏、研究、展示及推廣的重要場所,也是廣大市民在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園。
博物館的外觀建築不僅是博物館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優秀的博物館建築還可以爲博物館本身增光添彩,甚至成爲一個城市的地標建築。
在博物館,人們通過對其“表”“裏”沉澱與思考,並被賦予新的價值。博物館的一切,可以是過去更是未來,這就是博物館歷久彌新的祕訣。
部分資料、圖片來源: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官網、中國宣紙博物館官網、遂寧宋瓷博物館官網、田方方、朱捍東等,侵權則刪
上一條
【知識堂】金屬幕牆耐髒自潔解決方案
下一條
【遮陽百葉】春暖花開,我們相約體育場